.
【7月號 閱讀訪問】
.
睽違十二年,作家李智良出版短篇小說集《渡日若渡海》,書寫在城市空間不同角落所指曖昧又無比親近的群眾,折射城市中多人拼湊重疊的光影。當城市只是無形的汪洋,缺失所謂安居處,生活彷彿成為一場漫長的渡海泳。失卻海岸線的一刻,等於被永生拋擲出海,流離漂泊是唯一常態。寫作離不開作者的情感投射,除了文學和美學上的實踐嘗試,書中不留神注滿的關懷與生命感,令文字本身更加吸引觸動。讀來就如一道道水流游進脈管,悄然無聲便駛渡全身。
.
「渡海」是生存狀態的譬喻。惟海洋並非象徵自由,而是週而復始的漂流。在密度和速度如斯高的香港,同時被設置在不同身分割裂、重認的處境中,想要的爭取不到,討厭的無法違逆,流離和侷促感更不言而喻。李智良言那種生活中流徙,迴復於抵達某處又被遣散之間的感覺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。「在社會學角度叫液態化生活,樣樣事情都不在穩定的狀態中,缺乏一種安身立命的秩序。」與租金抗衡屢屢搬屋、工作朝不保夕、時局流變⋯⋯無一不是組成大海的水流。「時間是流動的,你好像不斷投身於不同位置,但轉變之間又沒有來去的實感。」將無形的壓力嘗試具像成海流,再看「渡日若渡海」就不能夠只當成書名,難以將自身遭受的害從中抽離。海之所以龐大,全在於人的無力和渺小感。
.
每個人面對的流體壓力都不一樣,但如瀕臨溺水邊緣而奮力抵抗的經驗,恐怕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。對他而言,流離感長期相伴,恍若與生俱來的知覺:「我總是不停搬家,從來沒有在一個社區著根的感覺,也沒有那種從小認識到大的朋友。」
.
——〈渡海者〉
李智良
.
文/小黃
攝/Chung
.
完整訪問載於七月號《藝文青》。
.
七月號《藝文青》已上架,可在7-11便利店、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。
.
#渡日若渡海 #李智良 #藝文青 #asartisticasyou #藝文青7月號